氣血不足,常灸這里!
2021-12-14 10:58瀏覽數:801
人們常用“面若桃花”“神采奕奕”來形容一個人良好的精神狀態。在中醫看來,符合以上標準的人,說明氣血充足,身體健康。氣血對人體而言,極為重要,尤其是女性!
1.氣與血,身體兩大基石!
中醫學理論認為,“氣血充盈,百病不生。”
氣血是中醫的概念,氣是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,可激發和推動器官的功能活動;
血即流動于經脈中的血液,能濡養臟腑、活躍精神,它們是生命活動中的兩大物質基礎。
氣與血雖然各有作用,但行使功能時是互相影響的。
中醫有“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”的說法,意思是說,氣是血液生成和運行的動力,能生血、行血和攝血;血是氣的化生基礎和載體,能養氣和載氣。
所以,養生保健中,氣血要雙補,缺一不可。
2 .氣血不足是女人的“致命傷”!
結合上文,中醫認為氣血是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。對于女性而言尤其重要。
凡是女人病,皆是氣血虛;凡是容顏老,必是氣血瘀。女性經、孕、產、乳無不以血為本,以氣為用。
據調查,現在大多數女性都氣血不足。而實際生活中,僅有2%的女性意識到氣血不足的危害。女人氣血不足會怎么樣呢?
1、頭發干枯、脫落
中醫認為,“發為血之余,血虧則發枯。”“血盛則榮于發,則須發美;若氣血虛弱,經脈虛竭,不能容發,故須發脫落。”
意思是說,氣血充沛,頭發會旺盛、有光澤,且不容易脫落;氣血不足,頭發得不到適當的營養,就會出現干枯、分叉、白發、脫發等現象。
2、皮膚暗黃、粗糙
氣血對皮膚的充養作用在《靈樞經·邪氣臟腑病形篇》中有精辟的闡述:“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竅。”
也就是說,經絡把氣血精微物質輸送到皮膚,皮膚得養則紅潤;氣血運行正常,濡養皮膚,則感覺靈敏。如氣血生成不足或運行障礙,則表現為皮膚黯淡無光或萎黃、肌膚干燥、感覺異常。
3、月經不調
氣血不足,女性體內循環就不會順暢,更易導致氣滯血瘀,影響月經。常見癥狀為月經推遲、月經量偏少,甚至出現月經稀發、閉經的情況。
4、肝臟受損
中醫認為肝藏血,人臥則血歸于肝,若氣血不足,則會影響肝的生理功能,出現眼干眼澀、月經不調等癥狀。因此,要想肝臟不出問題,首先要保證氣血充足。
5、腎臟受損
腎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,中醫認為腎臟是先天之本,氣血不足,則影響腎臟生理功能,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水腫等癥狀。
6、乳腺增生
乳腺增生其實是氣血不足的表現。乳房上分布著很多經絡,一旦氣血不足、氣血失調,就會出現氣滯血瘀,痰凝交接于乳房。
3 .常灸5大穴,氣血足、身健康!
“氣血”這一泉水有時滿有時虛,這時候就需要借助艾灸之力催發氣血。
艾葉“理氣血、溫經脈”,本身就具有培補元氣、補益氣血、修復臟腑等諸多功效,特別適合氣血虧虛者。
一來健脾益胃,促進脾胃運化;二來溫經通絡,保持氣血通暢!艾灸主要取以下5大穴位:
1、氣海穴
氣海穴連通著人體內外的能量交換。常灸氣海穴,可使人體經血暢通,經氣充溢,身心舒暢,還可促進胃腸蠕動,強化消化功能。
2、關元穴
艾灸關元穴,有培腎固本,調氣回陽的作用,可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。
3、血海穴
血海穴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的地方,艾灸血海穴能夠化血為氣、運化脾血。
4、三陰交穴
艾灸三陰交穴具有調和氣血,補腎養肝的功用。同時可起到補血、活血,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。
5、隱白穴
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經,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,是女性補血的大穴。
艾灸時間:艾條懸灸或隨身灸,軀干每穴30—45分鐘慢慢適應延長,肢體每穴25—35分鐘慢慢延長,一日一次,一個禮拜休息1-3天。
4 .一碗五紅湯,補氣養血!
五紅湯,是指紅棗、枸杞、紅花生、紅豆、紅糖五味紅色食物共同熬制的養生滋補湯。
紅棗養脾補益氣血;枸杞補腎益精,養肝明目,補血安神,生津止渴,潤肺止咳;花生連紅衣一起與紅棗配合使用,既可補虛,又能止血,提升血小板,但血脂粘稠者不宜多加;
紅豆被李時珍稱為“心之谷”,赤入心,形似腎,可清心養神,健脾益腎;紅糖具有益氣補血、健脾暖胃、緩中止痛、活血化淤的作用,能漸復正氣,提高機體免疫力。
上述五種食物都有補脾生血之功,單用有效,五味合用更能增加補血作用。可以益氣補血、調經止痛、滋補肝腎、利水消腫。對女性氣血不足、手腳冰涼、痛經有很好的調節效果。
準備紅棗七牧,紅豆50克,紅花生50克,紅糖適量,枸杞5克。五味共同熬湯,連湯共食用。熬好后分兩次服用,必須把豆熬爛,喝湯吃豆,不能剩下。
正所謂“氣血足,身體壯;氣血虛,百病生。”灸友們趕緊按照文中的方法,補足氣血,可以養容顏、抗衰老、健體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