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幾個通氣穴,讓憋出來的病通出去
2022-01-03 13:10瀏覽數:1037
人們總說氣大傷身,每次發火對身體都是一次不可逆的巨大傷害,今天蘄善堂給大家分享生氣對身體的危害,以及消氣的方法。
生氣對身體的危害
1、怒火傷肝
中醫說,肝為女子先天之本,肝的藏血,肝的疏泄,都是女子非常依賴的作用。現代醫學研究也顯示,肝小葉中豐富的血寶,不僅可以貯藏血液,還能調節血量,佐證了中醫肝藏血的理論,而且還有維持血糖平衡的作用。中醫又說,怒傷肝,暴怒大怒都會對肝功能產生負面影響,造成傷害,影響肝的藏血和疏泄。
《黃帝內經》很早就有“怒則氣上”的觀點,人在火冒三丈時,憤怒的情緒會導致體內的“氣”失去平衡,逆亂出錯,上沖于腦,引起頭暈,目眩,脅脹痛,甚至耳鳴,目赤,昏厥等癥狀,擾亂肝的正常工作。并且,暴怒還會降低肝的解毒能力,抑制肝分泌膽汁,減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,以至于中醫有“生氣如服毒”的說法。
生氣已經這么傷肝了,但很多人不知道,還有一種情緒,比生氣暴怒更傷肝,女人的內分泌失調,痛經,乳腺病等等,都和它脫不了干系。
2、比怒火更嚴重的是壓抑
為什么忍氣吞聲比怒更傷肝?這一切只因為肝有最重要的一個東西—肝氣。肝氣,我們可以理解為是肝的精氣與功能,肝氣的特點是激情澎湃,勇猛沖鋒。它喜歡自由自在,盡情釋放,反過來最討厭的就是壓抑,淤堵。
比如一個人有了氣,忍氣吞聲,發泄不出去,那么肝氣也就被堵住了,于是肝郁氣滯。好像一罐汽水,你不停搖晃,里面的氣就會涌動,但是被蓋子堵死了,于是越積越多,好像要炸鍋。
肝氣堵的時候就是類似的情況,胸口會感覺悶悶地說不出的難受,輕則悶悶不樂,重則抑郁,這樣憋出來的危害,比暴怒對肝的影響更大。
女人病,很多是“憋”出來的
1、內分泌失調
女人最怕內分泌失調,內分泌失調會影響女人的排卵,受孕,氣色皮膚等等,都會受其影響。卵巢所在的位置—小肚子,正好與肝經交匯。因此人一旦悶悶不樂,肝氣郁結,卵巢這里的氣血也必然受影響,干擾其卵巢功能和內分泌,那么排卵,受孕,經期等等,都跟著遭殃了,痛經,不孕不育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2、憋出乳腺病
乳腺病是困擾當代無數女性的一大癥結,這其中一大部分原因,也是由于女子乳腺的位置,恰巧與肝經遭遇。乳腺本就是氣血集中的區域,加上現如今,生活節奏快,工作壓力大,女子更容易肝氣郁結,氣滯血瘀。自然很容易導致女子乳房脹痛,乳腺增生,乳腺結節等,包括乳腺癌成為女子第一大癌癥,也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3、憋出胃病
肝經雖然不過胃,但是別忘了,中醫還有五行理論。五行中肝木脾土相生相克,一旦肝氣郁結,脾胃功能跟著也就委靡了。好比生氣了人會沒胃口,消化能力變差一樣。但這也給了我們啟發,有胃病的人,除了艾灸養胃穴外,不妨試試艾灸一些疏肝理氣的穴位。
艾灸四大消氣穴,不再忍氣吞聲
1、百會穴
當你的情緒不好,出現頭痛、頭暈、胸悶、失眠等情況時,溫灸頭頂,有助于排氣。
因為頭頂有個百會穴,專門調節人的情志,提神醒腦。
2、膻中穴
悶悶不樂時,揉一揉胸口,往往會舒服不少,全因為這里有個膻中穴。膻中也叫“上氣海”,能通達身體內外,調氣寬胸,是調理氣病的要穴。平時工作壓力大、身心疲憊,都可以灸膻中,緩解身心壓力。
3、足三里穴
所謂足三里,即“ 理上、理中、理下” 。肝和胃同屬于中焦,艾灸足三里,除了養胃,對肝臟也有好處。且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,脾胃好,肝血才足,肝氣才能有力,容易沖破束縛。所以經常艾灸足三里,不僅能補益脾胃,還能疏肝消氣,養護肝臟。
4、太沖穴
太沖穴在人體足厥陰肝經上,是人體重要穴位之一,肝經的原穴。人生氣之時,太沖這個肝經的原穴便會顯現出一些信號,表現為有溫度或色澤發生變化、壓痛感,對外界更為敏感,甚至其軟組織的張力發生異常。中醫說氣走肝經,而太沖又對調控肝經氣血有重要作用,艾灸太沖調節情緒,效果很好。